高中部易溜老师【点击照片观看视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大爱无言。我一直以为教育工作者的爱,应该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然而从事了快三年的教育工作,我不得不感叹自己太过理想化。
我教的学生一个个心比天高,梦想远方的人生巅峰,却往往走不好脚下的路。这也无可厚非:青春是躁动的年纪,是美好的花样年华。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耐得住寂寞,一坐一整天,心无旁骛事地学习呢?
相比自己的求学经历,我觉得他们反倒更辛苦。那时候的我们有一种单纯的快乐,一股子执拗的冲劲,没有手机游戏的诱惑,没有各种酷炫的造型,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而现在,学生总是问:“老师,某网红、某主播都月入百万了。读书还有什么用?”我一时语塞。从功利化的角度来说,我不能否认,读书已经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了。而完全抛开功力不谈,“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这样的答案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又太虚无缥缈了呢?
我总是抱怨“怎么会有你这样不爱读书的孩子”,可孩子不想读书,难道真的只是他自己的错?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风气造成孩子精神上的贫瘠,恐怕已经是他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不幸了。
身为人师的我,时常扮演着一种矛盾的角色。面对一个个上课犯困的学生,我无比理解,心底甚至生出了本不该有的同情。孩子年纪小,他们只想要有眼前的舒适,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过来人,我更知道给孩子太多的遮蔽,实际上等同于扼杀他的潜能,折断他翱翔的双翅。久而久之,他们不会再向往广阔的蓝天,不会再搏击风浪了。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发现,青春期所追求的潇洒张扬,青春无悔换来的是一辈子在底层的挣扎于卑微。年少轻狂,肆意挥霍所付出的代价需要用一辈子的穷困去偿还。
如果仅因我一时的恻隐之心,就放纵他们,许给他们轻松自由,如获至宝的他们会做什么?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大部分的孩子,还是刷着手机,玩着电脑游戏,在这种无益的消耗中耗费了本该奋斗的青春,沦为了安逸享乐的奴隶。难以想象,他们还会一个美好的前程,还会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甚至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于是我“逼”着学生强大,教他们吃苦,教他们自律。当然也有不被学生理解的时候。“又有作业要做了,我好累,我想睡……”、“要那么强干嘛,只要现在过得好就好啦……”。可是孩子“太强苦,其实不强更苦。”当你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悟出这个道理时会不会就太晚了呢!
在教育的这条路上,我也正和学生一样,从一次次的失误中,一步步修正自己的方向。某同学一直以来,对老师没有该有的礼貌,说话十分随意,不懂得担当,不会感恩。我心里即便不舒服也并不指出,想着“学生和我年纪没差多少,这种尊师的礼节也没必要多强调”。可结果是:忍耐多时后,有一天我终于失控爆发了。当着办公室其他老师的面,不自觉地大声呵斥了他。空气瞬间凝结。原本笑嘻嘻的他,懵了,一时间不知所措。三分钟后,他讪讪的走出了办公室,只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余怒未消中,我终于明白一味忍让,结果只是放纵。一次次地忍着不批评指正,并没有消解矛盾,只是给最后的爆发蓄积了负能量罢了。
接下来的日子,办公室没了他的身影;课堂上他的头也沉沉的低垂着;路上的每一次不期而遇,他的眼光躲闪望向远处;我想叫住他时,却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闹矛盾了。
我真诚地向他道歉,花了不下五次的时间找他谈心,指出他的问题,小心翼翼地修补这份破裂的关系。可如果能够重来一次,我会在第一次学生说话不敬时,就严厉指正。否则,问题也就不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了。毕竟我们可以担待学生一时,但是对他并无益处,到了社会上,谁还会去担待他呢!
俗话说真正毁掉自己的,不是自己害怕的却恰恰是自己宠溺的东西。我终于明白,我自以为是的忍耐、迁就、同情不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宠溺吗?而这并不能丰满他们的羽翼。我要做的是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人来看待,让学生磨砺品性,承担起肩上的责任。
至于“为什么而学”,我也有了新的感悟。学习意为进步,学习关乎格局,学习让我们的生命拥有更多的可能。愿我们都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