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生物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结合五步三化的课改模式,利用逻辑推理将生物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抓住考点,掌握要点。在高中教材中主要讲述了归纳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等,我么你可以将这几种实验方法放到知识讲授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触类旁通,有所收获。
关键词:逻辑推理;生物教学;
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生物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为此,我们福清西山学校特提出了“五步三化”模式和“学习小组”的建设,利用合作学习和自主阅读等方式,充分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校还提出了“快乐课堂”活动,让课堂趣味化、小品话,让学生在欢乐中进行学习,为此,我们可以将逻辑推理的方法利用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欢乐中学生,进步,成长。
一、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指的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成立的过程。在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经典遗传学部分,我们学习到了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和摩尔根利用这种演绎推理方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例如,在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教师应该把演绎推理的精髓结合实验的讲解一一植根入学生的思维中,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实验了解演绎推理的应用。教师在讲授摩尔根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化身摩尔根本人,引导学生尝试用演绎推理方法自己推导出摩尔根当年所得出的结论。如此可深化学生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理解。生物学科里运用演绎推理的知识点很多,比如在对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讲解中,可以让学生针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提出自己的假设,针对“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三个实验案例,作为自己的验证材料,充分调动学习小组的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动起来。
二、归纳推理法
归纳推理,即根据某类事物所共有的某种性质,推导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比如在讲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基因对蛋白质的控制》一节课的时候,关于“间接控制”的讲解,可以利用归纳推理的方法,间接控制即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性状,我们可以通过滚动复习,从酶的本质入手,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从而和中心法则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一个宏观的概念认识。再举个例子,对于“翻译”的讲授过程中,可以把必修一当中的“分泌蛋白”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把之前学过的知识穿成一条线索,把新课内容看成是一个应用和补充,最好的一个案例就是“诱变育种”,这节课把“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联系起来,让学生总结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总结,这样就把新课的内容变成了之前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三、类比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推理,即依据两个研究对象的共性来推断二者在其他方面的共同点,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形式。不同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是从特殊性出发,之后回归到特殊性,或者从一般性出发,最后回归到一般性的推理方式。
高中生物中最典型的类比推理思维方式的应用是“萨顿的假说”,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另外,还有沃森与克里克再提出DNA的螺旋模型过程中也应用了类比推理法,他们从蛋白质的螺旋空间结构类比推测DNA的空间结构亦为螺旋,而后才用实验去验证猜想。类比推理虽然得出的只是“假说”,但也为演绎推理的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我们也可以把类比推理运用到其他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比如可以将“杂交育种”与“无籽西瓜”进行类比,从而得出一个规律:如何短时间内进行植物的育种,将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和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进行类比,得出如何分辨易位和交叉互换的结论。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应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不要局限于教材中固有的逻辑推理模式,结合“五步三化”课改模式,充分调动学习小组的优势,这样既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逻辑推理得出的知识点,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逻辑推理,以深化其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另一方面,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分析教材,带领学生分析教材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摒弃“死读书”的错误观点,能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