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陈维刚教练《用爱的阳光照亮被遗忘的角落》
关爱不是作秀,关爱源于点滴生活,不需要轰轰烈烈,却也要细水长流,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一寸被遗忘的角落,让孩子们心中多一点温暖多一点爱。
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同仁、大家晚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爱的阳光照亮被遗忘的角落》。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人物说明,看到他们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什么?是一代宗师?是当代楷模?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是奉献的代言人,一想到他们就会好感倍增。
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组图片,当你看到他们的时候,你又会想到什么?是无耻的汉奸?是凶悍的土匪?是恶毒的容嬷嬷?……我们的脑海里会情不自禁的涌现出一大堆负面词汇,只想要敬而远之甚至群起而攻之。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去除他们电视里的角色,回归本源他们都是和大家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人类。这种不同的代名词都是我们后来给他们加上去的,可我们却因为这些简单化的标签轻易的对他们作出了判断。同样,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是否也存在这样简单化、标签化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呢?
在我的班级里有这样两位同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每次考试都遥遥领先,年段第一的地位无可撼动。另一个身高一米九,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他。他们都是西山学校高一九班的学生,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评价:一个是老师口中的好孩子,学生口中全能、天才。而另一个呢?除了身高第一,其他都被我们当成了反面教材,考试排班级最后,生活上也要更有“个性”,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两个同样活泼可爱的孩子有了完全不同的评价和人生呢?
回想起他们开学报到的场景时,所以学生没有高低贵贱,留在记忆里的是拖着行李箱、背着大书包,脸上虽有一丝倦意,但那最纯真的笑容,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眼里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那时我心想,要是直到最后所有人都能保持这种状态,那该多好。但是当今中国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不会让这种平等永久保持,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把后进生当成坏孩子,说是朽木不可雕也,顽石不化,可谁知现在被视为后进生的他们,曾经也是人人夸赞的好孩子呢?
2018年10月16号星期二晚上八点,这个时间我记忆犹新,那是我们晚上第二节自习下课的时间,当我走进教室来到小航同学面前时,看到他紧忙把一本作业本塞到了抽屉里。我得第一反应就是他在抄作业,当我用命令的口吻让他拿出来时,他唯唯诺诺的拿出那个本子,你天天抄作业学习能搞好吗?没想到他反驳了我,我没有,虽然只有三个字,但他说的那么笃定、自信,于是我叫他到了走廊,问他你既然没有抄作业,那你拿别人的作业本做什么,我......他刚要说可又停住了,于是我轻轻的拍拍他的肩膀,就在我两从教室门口到走廊尽头的过程中,我淡淡对他说:也许你还不够信任我,也许我做得还不够,也许......这次是他打断了我的话,他说:不是,是我不信任自己,其实我的作业早都做完了,但是每次我都觉得自己做的都是错的,于是我就会等班级里学习好的同学把作业交上去后偷偷拿下来,和自己的对一对,才能放心的交上去,其实在以前班级我永远都是前三名,作业都是别的同学学习的榜样,当别的同学犯错误时,老师总会说你看人家,个子又高,又爱运动,学习成绩也永远都不落下,来到这个班级,高手如云,我们也就成了班级的后进生,以前的自信、荣耀不复存在,换来的只是一句冷冷的,你就不能向人家张同学学习一下吗、久而久之我......我们也就失去了自信,戴上了差生的帽子,挥之不去。
听他说完这些,我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让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作为学生,能遇到一个好老师将是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我想这些孩子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进入了重点班,但是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他们角色转变,从一个老师口中的好学生,转变成后进生,当我们在批评教育时经常会说,你除了会违反纪律你还能做点啥,你就不能向人家张同学学习学习吗?当我们说出这些话的时谁会想到,他曾经也是他班级的第一名,我们是否想过、再好的班级总有最后一名!所以我进行反思,回忆以往的点点滴滴,改变自己的思想,重拾初心。
我们经常都在讲关爱,在大家的脑海里关爱学生好像就应该是在他生病时带他去看医生,给他倒杯水,督促他吃药。天气变化时,提醒他要多穿衣服,在他伤心失落时,找他开导、聊天。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可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奋战于教育事业最前线的人,作为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教育者来说,这一切不都是与我们教育事业共存的吗、不都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吗?这一切都是作为教育者必备的,每个人都会做、也必须要做的,所以我觉得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而真正关爱学生就应该用爱的阳光照亮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他们,让他重拾自信,找回那个带有光环而有荣誉感的自己,唤醒他心中的梦想,引领他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拥有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一个值得骄傲的人生。
这才是一个学生最想拥有的爱,这也是作为一个老师最好的关爱!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编辑/范萍烨)